| 
 | 
	
 
 本帖最后由 无心人 于 2009-7-17 16:02 编辑  
 
试论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 
尹   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做好医疗设备验收工作,包括制度化、及时性原则,验收前准备,人员组成,工作流程及设备验收工作后,如何做好设备使用管理、档案管理和技术培训等问题。 
关键词 医疗设备;验收工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临床需求的日益提高,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涌入医院,设备的验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设备验收工作是设备购置后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第一关,是检验合同执行水平,维护医院自身利益的关键环节,设备验收工作中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将会给医院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设备验收工作是医疗设备全过程技术管理的重要一环。 
1、制度先行 
  先进医疗设备的验收,不是简单的设备交接,也不仅仅是商务手续,而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卫生部、海关、商检部门对医疗设备验收都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要会同财务等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商检工作程序,并结合本院的工作特点,制定一个完善的设备验收工作制度。对设备验收工作的验收前准备、验收人员组成、验收程序等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医疗设备验收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设备验收工作有章可循,不会因为个人的因素造成工作上的漏洞或失误。 
2、验收前的准备 
    设备验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技术上要求全面、细致、深入,同时,设备验收工作还要履行众多的海关、商检和财务手续,而且这些手续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要切实做好设备验收工作,就必须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上的准备 
  现在的医疗设备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各种新兴技术不断地应用到医疗设备上。要在设备验收时把好质量关,就必须熟悉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这样,在验收时才不会被厂家牵着鼻子走。所以,验收人员要参与该设备从考察论证到招标签定合同的全过程,熟悉其配置清单、性能技术指标等所有技术资料,并以此做为验收的技术依据,合同签订后,要认真阅读相关的技术文献,熟悉设备的技术原理、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结合合同及附件、技术标准及验收资料,拟定技术验收方案,提出要求检验的技术指标、功能和检验方法,制定出验收工作进度计划。 
(2)商务准备 
  在合同签订时,技术人员必须根据设备技术指标,同厂家就验收标准,保修条款、违约责任等签订协议,以便在设备验收时有章可循。对进口设备,设备管理部门要提前办好设备引进的报关、免税等手续,保证设备能按时提货,同时要提前通知海关、商检等部门准备派员参加开箱验收工作。 
3、验收人员组成 
  设备验收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涉及到医院的多个部门,为保证验收工作有效地开展,人员的组成要合理。一般情况,参与验收的人员应包括设备使用人员,维修技术人员,设备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厂商代表等。如果是外贸进口的设备,还需要商检人员参加,如果是计量器具,还需要计量管理人员参加。 
4、验收工作流程 
  一般的验收程序为:外包装验收、开箱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进行外、内包装验收及数量验收时,如包装有破损或数量、规格、型号、编号有不符时,必须做好现场记录,同时拍照或录象并保留好原包装,以便于向厂方要求补发或索赔。设备的质量验收主要是指对设备进行功能配置验收和技术性能指标检测,质量验收是设备验收的关键,也是以后索赔的依据,必须对设备的每一项技术指标、每一项功能进行认真地实际检验,切不可走过场和敷衍了事,否则高价购买的设备就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质量验收的测试记录也是以后设备质量控制和维修的依据。必须对所有检测的数据结果作详细的记录。如CT机验收时记录的技术参数(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 值的线性及偏差、切片厚度的精度、原始图像等),是CT验收的依据,也是以后检测设备技术状态和进行质量控制的标准。 
  另一方面,验收工作一定要及时。及时验收一是为了使设备尽快投入使用,为医院创造效益;二是因为进口的大型仪器,合同索赔期在其到达口岸至验收之间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如果验收不及时,出现问题,难免会使医院陷入被动。 
5、设备验收的后续工作 
  医疗设备验收合格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要让先进的设备快速、高效的发挥作用,还有许多后续的工作需要完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完成设备的验收工作。 
(1)做好设备的使用管理 
  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投入正常使用后,设备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要和设备的使用人员一起作好以下工作: 
(a)为设备印制名片 
  名片可一式两份,一份留医学工程部门存档,一份留使用科室备查。名片的内容可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使用日期、安装地点、使用及维修人员姓名等。为设备的管理做好准备。 
(b)为设备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一个新的设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对使用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设备管理人员要针对新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使用人员的资格要求,开机前注意事项,操作程序,对病人的安全处理,操作日志,设备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措施,维修保养和人员交接班记录等。 
(2)做好设备的档案管理 
  目前,医疗设备档案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为医院处理各种由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对档案中诸多原始资料的保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在验收工作中产生的设备安装验收登记表,检验检疫报告,各种技术资料、检测报告等。一般要求验收人员在每台设备安装、验收、投入正常使用后2周内,将上述资料移交到档案管理人员手中,以保证档案管理的真实、完整、动态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性。 
(3)做好技术培训 
  当今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亟待提高。参与大型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正是一个近距离接触先进技术,向厂家工程师学习的大好时机。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骤都要作好详细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还可根据不同设备及要求,安排专题技术讲座,以期做到安装一台设备,熟悉一台设备,与新技术、新设备保持同步。 
综上所述,验收并非收收货、签签字那么简单,而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作为设备管理人员,要根据设备验收工作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这一工作,为医院把好关,保证把最好的设备尽快应用到临床,为医院创造效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造福。 
[参考文献] 
魏继航,白慧杰 浅谈医疗设备的验收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杂志,2000.2?豹? 
谢松城,徐伟伟 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