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手术室分类有哪些?
外科医疗设备发展决定了手术室的多样性。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设备日新月异,千差万别,则要求建设不同功能的手术室,与手术设备相配套,手术室的建设必须满足手术设备的功能要求。手术室的多样性是现代手术部的特点,也是医院现代手术室发展的方向。
由于手术室的多样性,为了概括当今的所有手术室,只能采取多种分类方式。
(一)手术室按医疗专科分8类
1.普外手术室;
2.骨科手术室;
3.妇产科手术室;
4.脑外科手术室;
5.心胸外科手术室;
6.泌尿外科手术室;
7.烧伤科手术室;
8.五官科等手术室。
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专科手术间宜相对固定。
(二)手术室按手术环境空气洁净度分5类
1.I类手术间(无菌层流手术间):主要接受颅脑、心脏、关节置换、脏器移植等手术。
2.Ⅱ类手术间(无菌手术间):主要用于骨科、普外整形外科中的一类伤口手术;脾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眼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
3.Ⅲ类手术间(有菌手术间):用于胸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和普外科中除一类伤口的手术;胃、胆囊、肝、阑尾、肾、肺等手术。
4.Ⅳ类手术间(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
5.V类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的手术。
(三)手术室按采用的净化技术分3类
1.洁净技术手术室
采用微电子工业中广泛使用的“空气洁净技术”,利用风机压迫空气穿过多级过滤器,以科学的气流形式,循环送入手术室内使用。以除尘方式实现除菌,除尘是过程,除菌是目的。由于技术成熟,除尘除菌效果明显,洁净技术手术室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只能除菌,不能灭活,过滤器须定期更换。在“大风量”、“高阻力”状态下运行,导致洁净手术部产生了“建设高投入”、“运行高能耗”、“设备大空间”的三大建设瓶颈。滤菌技术同杀菌技术相结合,是医用洁净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2.紫外线循环风手术室
采用循环风紫外线动态杀菌技术,是紫外线杀菌技术同空气洁净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灭菌方式。循环风紫外线技术是将灭菌后的洁净空气循环送入手术室内,它采用洁净技术的气流形式,但将三级过滤简化为两级过滤(保留初、中效过滤器),因此风量小,阻力小,能耗小,可明显减少医院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既能除菌,又能灭活,弥补了洁净技术手术室不能灭活的不足。
2008年5月,荷兰科学家发明的巴斯特空气灭菌管,在紫外线循环风手术室获得了成功应用,它产生的高强度UVC紫外线可瞬间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真菌、病毒和芽孢,真正实现空气无菌的效果。
循环风紫外线动态杀菌系统已获得了成功应用,加强对气流形式的分析研究是当务之急。
3.PHI消毒技术手术室
采用高强紫外线和稀有金属发生催化反应,产生氧化性粒子,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并除去空气中异味。
PHI净化技术在宽光谱灯和多种稀有金属催化的综合作用下,产生自由基、负离子、过氧化物等PHI净化因子,通过空气扩散及流通,主动捕捉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PHI净化因子能够快速杀灭空气中超过99%的细菌、病毒和霉菌,并可以分解VOC气体和异味,同时生成的负离子还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悬浮可吸入颗粒物。
PHI技术是一种免维护、无需耗材、无噪音的环境友好型空气净化设备。最小功率仅有8W,寿命25000小时,已开始在病房和手术室中使用,正处在探索、完善、推广的阶段。
(四)手术室按配置的医学装备分8类
1.一体化手术室;
2.复合型手术室;
3.MRI导航手术室;
4.杂交手术室;
5.机器人手术室;
6.数字减影手术室;
7.数字化手术室;
8.常规手术室。
一体化手术室、复合型手术室、MRI导航手术室、杂交手术室、机器人手术室、数字减影手术室各自配置专用的高新医疗设备,这些手术室均属于现代新型手术室。
数字化手术室是一种概括性总称,表示这类手术室的净化技术、手术装备、医疗管理均已数字化。它实现HIS/PACS/RIS/LIS/EMR同手术室的集成,让信息更加畅通,手术医生的工作更加便捷准确。
常规手术室也是一种概括性总称,表示这类手术室配置的是通用型的常规医疗设备,无影灯、手术台、吊塔、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自动血压监测仪、中心吸引装置、中心吸氧装置、体外除颤器、麻醉机,以及量科设备如腹腔镜、关节镜、手外科显微镜、眼科显微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