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1-9-14 2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学校毕业,就一直在医院做临床工程师,十多年了,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找到工作的方向,才有更多的进步.是啊,过了三十,脑子才有点开窍,呵呵,有点笨哈,不过古人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我还是庆幸自己终于明白了一些。论坛里有篇给年轻工程师的十大忠告,讲得已经非常好了,估计我说的只是一些废话了,就算是废话,也想说出来,讲一点心里话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的学弟学妹们.
刚毕业分配到器械科时,科室里有人先给我来个下马威:这年月,学历高的人,可不一定会干活噢,都是靠学历蒙人的啦. 嗯,我知道这是说给我听的,意思是要手脚勤快点,嘴巴甜着点,多长点眼神哈. 但是这跟我的学历有什么关系呢?我也不过只是个大专生而已啊,学历不高啊?回头偷偷打听一下科室里的其他人,原来中专生,技校生,还有高中毕业没学历的.难怪有人说话这么酸溜溜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器械科里的人员构成,这样的,已经算是好的了.大家都是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过来的.千万不要觉得别人学历低就嘲笑他,因为有很多有经验的技工,比那些只会啃书本知识的呆子强太多了.在那个时候,医院里又有多少贵重设备呢?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给空调\冰箱充充氟,给电动手术台加加油,紧固螺丝,拆拆电动吸引器的电机,给老式病床焊个床腿,给无影灯换个风扇,换个灯泡。空闲时间,做个配电盘,焊个小推车,给人修个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活。说实话,这样的日子也是过了几年的,也就是这几年,让我的领导知道了我不是一个娇气的女职工,能吃苦。我也感谢这几年养成的好习惯,让我在以后的日子中,不会手忙脚乱。也是在这比较轻闲的几年,我能有时间去读个专升本,就算是混文凭吧,好歹也学到些东西。
在医院里工作的兄弟们大概能记得,从00年特别是03年非典过后,有大批的新型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特别是基层的医院。我记得我们医院那时弄了个什么贷款项目,一下子买进了好几百万的设备,还不包括更换的CT机,数字X线机,高频机等等影像设备。可以说,很多医院里的固定资产一下子从几百万,一跃进入好几千万的时代。医院里的收入也是突飞猛进的哈,设备购入就会带来效益的啊。是从05年开始吧,我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危机感。是啊,以前只不过修一些简单、机械的设备故障。现在一下子进来这么多先进的设备,很多设备压根就没见过,又怎么了解设备原理呢?万一坏了,又怎么修呢?只会一些简单的电路分析,让我很是羞愧,很着急,很苦恼。所以捧着本清华出版的模拟电子,数字电路,只能明白点皮毛东西,又看得头疼,又一脸彷徨。真的,一时冲动,报个工程硕士,心想逼着自己学点东西,找点心里平衡吧。当然,中国的学历教育吧,大家也就。。。心知肚明喽。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怎么可能呢?也是在那个时候,通过学校的授课,虽然讲的一些东西,在临床实践中,不一定用得上,但是老师们讲的一些学习方法,考虑问题的方向,开阔了我的思路,使我看问题不再那么局限,这为我以后学习并总结维修经验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我的每一次集中式学习,都会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这也是我要告诉年轻的同行们的第一件事,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有时,少喝一次酒,少打一次牌,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损失,但是放弃自修也罢,外派进修的机会也罢,都会使你以后的工作与人生损失惨重。要记得啊!
一旦明白点努力方向,在工作中也就有了新的认识喽。是的,要想把所有的电路,所有设备的原理全部搞清楚,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得先找个突破口才行。刚好医院里在非典时买的几台呼吸机,有些使用上的问题,临床不明白,一有报警,总是打电话让器械科的过去。这呼吸机吧,大多用在ICU,急诊室,呼吸传染病科室里。用上这机器的病人,病情就不是一般得重了,很多人一看到病人气管切开,长长的管子接在机器上,心里先是害怕,接着又有些厌恶,又是痰,又是口水,哎呀,真脏。再一看全英文界面的操作面板,嗯,一个也不认识,报警是虾米意思,不懂。所以,接到这样的报修电话时,大家都是一直往后退,我呢,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向前一步走。是的,被动地成为头号天兵。接受现实吧,这就是我的突破口了。都是英文说明书对吧?不要紧,咱有词典,一天翻一页,一个月也能弄个七七八八,看个大概了。机器参数都是临床术语,不懂是吧?问临床医生啊,图书馆就在隔壁,借本呼吸学方面的书来看啊。嫌机器工作的科室里画面比较血腥味重是吧,不要紧,咱好歹是从小长在医院,上学也是医学院,教室的旁边就是解剖室好伐?有什么害怕的呢?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其它问题就没什么严重的啦。其实象这些国外进口的呼吸机,又是品牌机。机器也没什么大故障。经常就是一些潮气量啊,气源压力啊,密封性不好之类的问题。只要参数设置得当,注意日常保养维护,这些都好解决的。临床医生一般下好医嘱,调好参数,就把呼吸机使用交给护士们了。大家也知道,护理人员的临床医学知识毕竟有限,一旦有些参数不太适合病人,机器一出现声光报警,就开始心慌,就算是半夜里找不到大夫,也会打给器械科,当然就是偶喽。再晚我的手机也不关机,和护士们电话里沟通一下,她们说明故障现象,我再大概想想会出现问题的地方,让她们去仔细检查一下这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报警都能解决。有时遇到值班的医生护士对呼吸机实在不熟悉,我也只好赶到医院里,现场处理,或者调台备用机先用上再说。事后把处理的过程教给医生护士,他们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解决了。这些科室里的医生护士都和我比较熟,他们也信任我,就会放心把设备交给我处理,也会把我的一些想法建议听进去,就是这样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方便日后维修工作的开展。我给学弟学妹的第二个建议就是:不要怕吃苦,要有耐心。维修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图一时的轻松,缺乏与临床的沟通,只会让临床人员对你的工作能力有质疑,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你有再大的本事,有能怎样呢?再说啦:如果这样,你会有真的本领可以笑看他人么?
03年那一批设备,在使用个五六年以后,慢慢开始出现问题了,当时图一时的价格便宜,或是与某个经销商关系好,不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售后服务,为以后的故障此起彼伏埋下了隐患。再加上科室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提高,医院方面也不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造成了最近几年,科里对待维修任务是疲于应付,总是在忙,又不知忙的是啥,总是一个问题接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器械科就是小活看不上眼,大活又干不了,眼高手低。医院里谈起器械科,就是:整天坐在那里看报纸,也不知能干啥。落得这样的评语,估计没有人会高兴。有人报怨:就算知道机器哪个地方坏了,手里没有板子,没有电路图,没有配件,又怎么去修呢?是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会说这些话。问题是说了话,就能让院长明白你的苦衷么?领导会问:既然知道机器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事先不去预防呢?一句话就能把你打得哑口无言。是啊,谁让我技不如人呢?我的方法是:一般设备出现问题,科室里解决不了,只能外请厂家工程师或是售后服务时,嘴巴甜一些,不管人家岁数多大,一律喊老师,千万别摆个消费者的架子,觉得人家就得给你修好了。售后工程师都是经过厂方专业培训的,对设备的了解远远高于我们这些只懂点皮毛的外行。你把他哄得高兴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会主动把这款设备的使用方面,维修方面的经验告诉你的,比你从说明书和网上看到的所谓资料要有用的多。医院里的设备,除非是专业性的。一般那些通用的设备都不是一台,比如监护,呼吸机,心电图之类的。有时会大批量的买。这次是这台机器出了故障,售后工程师来给你解决了,你找个小本本记下来,下次另一台又出现同样的问题,照猫画虎,说不定就能修好了呢?维修经验都是在工作中总结的,总是坐在电脑前,玩着小游戏,又怎能体会到这点呢?
医院里有好几千台设备,不可能每天都坏,也不可能每台都送到器械科去修。该去临床科室跑的,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腿,能跑就去跑。你下到科室里去修,既可显出你的工作诚意,获得临床科室的好感,又能第一时间了解设备的故障现象,不会在维修中走弯路。不要一接到电话就告诉人家,送过来吧。有时临床上工作忙,并没有人手或者耐心。机器送来了,找不到故障原因,再回头问科室,只能从电话里得到一句:不知道。你会高兴听到这样的答案么?有的时候,机器可能只是使用上的问题,在工作现场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多和临床科室里的人员接触到,第一时间告诉他们如何使用,如何处理。总好过,你在器械科里打个电话通知使用科室:机器没什么问题,你拿回去吧!下次,你放心,再有同样的问题,临床科室还得给你送来,再换个人通知一次:机器没事,拿走吧。 这样的游戏好玩么?多朝临床科室里跑是有很多好处的,你可以随时观察临床对机器的操作与保养做得怎么样?遇到一些小的问题,比如少个螺丝,插头接触不良,早点处理,就不会带来大问题。问问临床上这款机器操作上有什么不方便的?以后再购买这个型号的设备有什么临床反映啊?临床上的人员是非常喜欢维修人员到现场的。其实像是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CT机,磁共振,C臂机之类的,像某些人说的:这个都是买公司维保,外面的人来修。分管这些设备的维修人员又能干啥?说这些话的人非常不负责任,难道只有设备出现大问题了,器械科才会出面?难道我们遇到一个开关失灵,也要请外面的人来修吗?大的设备,的确我们连原理都还没弄明白,心中胆怯,下不去手。越是这样,就越是不会,恶性循环。先从小的故障开始修,原理慢慢学,胆子再大一点,只要肯下功夫,总会有学到的那一天。我每天都在外面跑,因为有时刚修好一个设备,回科的途中,遇到其他科室的人,问一声,你那里设备用的怎么样?人家就会想一下:嗯,我们好像有个机器出现问题了,你来修一下吧。于是我经常是一天跑一圈科室。于是就会有人说:有的人整天不在科室里,她的活都不干。哎哟,您可能不知道您分管的那一块活,因为人家不信任你,宁肯打电话叫偶去呢?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问题抱怨:怎么这么的忙?为什么别人总是坐着,只有我跑东跑西。后来想明白了:只有闲人才会注意观察别人的进进出出。请问在器械科,做个闲人,好么? |
|